当前位置: 财声传媒网 -> 新闻

北新泾街道试点“人工智能社区”“一网通办”向居民区延伸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26日 12:36   来源:东方网   关键词:居民   阅读量:19599   
导读:今年66岁的沈蕙萍阿姨没想到自己住了15年的小区,不仅成为上海首批“人工智能社区”,连医保就医记录册、老年人长护险这些往常要东奔西跑才能办的事,如今也能在小区办理。在新泾六村小区刚落成不久的“乐爱家”居民活动中心,一楼大厅里“AI+社区”的...

今年66岁的沈蕙萍阿姨没想到自己住了15年的小区,不仅成为上海首批“人工智能社区”,连医保就医记录册、老年人长护险这些往常要东奔西跑才能办的事,如今也能在小区办理。

在新泾六村小区刚落成不久的“乐爱家”居民活动中心,一楼大厅里“AI+社区”的字样分外醒目。今年4月,上海发布全国首批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场景,长宁区北新泾街道入选,新泾六村建设中的社区活动中心成为布局人工智能应用的试验场。8月,长宁区行政服务中心和北新泾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将“一网通办”的居民区延伸点,接入这个智能化社区公共空间。

截至目前,上海“一网通办”总门户中的187项社区服务,有150项列入北新泾街道的“零距离服务清单”,覆盖全部15个居民区,月均预受理量达330余件。在建设智慧社区的当下,让居民少跑腿,减少地点差和时间差带来的不便,“人工”和“智能”缺一不可。

不出小区完成长护险申请

工作日13时30分左右,沈蕙萍走进“乐爱家”居民活动中心,一楼大厅一张长桌上的指示牌写着“一网通办咨询服务”。接待沈阿姨的是身穿制服的80后办事员吴雪明。

“我要帮老伴办理长护险,我俩的身份证都带了。”听闻沈蕙萍的诉求,吴雪明拿出一张长护险登记表,沈蕙萍仔细勾选后,吴雪明接过她递上的身份证放置在读取机上,在系统后台依次输入信息,点击保存,当场打印确认单。“您确认无误签字后长护险就申请完成了,按照您选的时间会有第三方机构定期上门评估。”不用带户口簿、医保卡,甚至没跨出小区大门,就完成了长护险申请。

居民、商户业主能就近办事

今年8月,新泾六村“乐爱家”居民活动中心开放,2月起接入小区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延伸点,也跟着居委会办公室一同迁入“乐爱家”。北新泾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负责人仲莫测介绍,服务台开放时间与居委会同步,周六、周日也有社区干部轮流值班。中秋节刚过,服务台还新增一台自助政务服务机和一座智能文件柜。每天22时活动中心“打烊”前,居民都能到这里在线填表、递交申请,纸质材料放进文件柜,第二天有专人代收。

“居委干部说这里不仅有医生帮忙测血压、看病、配药,还能办社保卡、就医记录册,‘刷脸’进门,太新鲜了。”让沈蕙萍感触最深的还是“少跑腿”。北新泾街道位于长宁区最西侧,有15个居委会共32个自然小区,其中大多数建于上世纪80、90年代,居民中60岁以上户籍老人占38.5%。此前,居民办事都前往位于新泾一村144号的街道事务受理中心。坐公交绕路时间长,步行要20多分钟,腿脚不便的真吃不消。如今有了“一网通办”社区延伸点,无论是居住在此的居民还是在附近开办商户的业主,都能就近办事。

专业化运转不做“空架子”

据悉,长宁区决定在北新泾试验“AI社区”的同时,将“一网通办”的人工咨询服务点也延伸至北新泾。安装咨询台、自助机、接入服务系统并非难事,如何让延伸点像区行政服务中心那样专业化、常态化运转,避免成为“空架子”,才是最大的难题。新泾六村的居委干部采取“传帮带”,由居委书记、主任和信息操作员三人先接受街道受理点的培训,回到小区后再向其他社工“授课”。如今居委会七人都熟练掌握热门社区事项的办理流程和高频政策的释疑解惑,为居民换医疗记录册、报销医药费这些“小事”已不在话下。

据了解,长宁区计划在全区推广“一网通办”居民区延伸点,拓展“零距离服务清单”,将政务、党务、商务、法务和个人事务“五务”服务向城市生活末梢延伸。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全文结束~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