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财声传媒网 -> 新闻

马伯庸趣谈历史:秦国像手游,打仗升级种田“氪金”……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16日 16:13   来源:东方网   关键词:历史,手游   阅读量:7848   
导读:东方网记者傅文婧4月16日报道:历史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如何让普通人在艰涩的史书中获得兴趣上的共鸣?著名作家马伯庸15日在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思想节趣谈历史,从“小细节”到“大格局”,将历史往事与当下生活联系起来,既讲“八卦趣史”,也谈“...

东方网记者傅文婧4月16日报道:历史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如何让普通人在艰涩的史书中获得兴趣上的共鸣?著名作家马伯庸15日在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思想节趣谈历史,从“小细节”到“大格局”,将历史往事与当下生活联系起来,既讲“八卦趣史”,也谈“人生况味”。

最近十几年来,关于历史知识的科普书籍数量多,受众也广。历史走进大众视野成为学习与消遣相融合的手边读物,马伯庸将自己比作桥梁,希望能从现成古籍和学者的研究成果中,挑出有趣的点切入,找到普通人感兴趣的共鸣之处,“将专业学者的研究成果从业内传播给大众。”马伯庸作为涉及历史题材广泛的知名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发现,读者对历史的兴趣,并不局限于过去发生的事件本身,而是想从中找到和古人在情感、思想上的共鸣,“历史中的现代性才是让大众关注的焦点。”

马伯庸首先以一份敦煌文书为例,这份文书上抄写的是兰亭集序,其中误将“兰亭”一词写成“兰停”。这份文书没有完成,还对写完的内容进行了涂抹。虽然从学术上来讲价值不大,却能感受到这一页“活”了。这是因为,一位抄书抄错的古人,他的情绪变化生动地体现在这些涂改痕迹上,仿佛一位当下写错作业的学生,使人跨越时间界限,倍感亲近。

谈到秦国的历史,马伯庸打了个很“潮”的比方。秦国就像一个“手游”国,士兵参军打仗可以“升级”,而农民努力种田就像“氪金”。原来,当时的秦国和其他六国不同,除了贵族,普通人也可以通过建功封爵,还分成20多个等级。曾经出土过一位秦国老百姓的墓,这个人名叫衷,有两个兄弟分别叫黑夫和惊。在衷的墓穴里有两位兄弟以竹简写成的家信。从内容上看,两封信大同小异,都是在外打仗的兄弟写信回家,除了问候亲人,也要家里寄送钱物来支持战场上的生活。其中黑夫还在信中说,兄弟俩在战场上立过功,被奖赏了爵位,如果官府把爵位送到家里,请母亲接待时客气一点。而惊则老实告诉母亲,自己在外借了债,所以急需家里寄钱还债。这种孩子向母亲要“生活费”的家常,和当下的学生并无区别。

然而仅仅看到古今年轻人生活的细节相通是不够的,在这两封家信中,还藏着当时历史大事件的佐证。据考证,这两封家信的书写时间,是秦灭楚之战时期,信中说“黑夫等直佐淮阳,攻反城久。”而衷将两位兄弟的家信带进棺椁,可见黑夫和惊在写信后不久就战死沙场,因此衷才会如此珍视这两封“绝笔”并作为陪葬。两封家信,看到的是当时秦国普通百姓人家的生活琐事,也佐证了秦灭六国的历史进程。

除了将故纸堆里的“趣味”挖掘出来以飨读者,马伯庸还分享了自己的史学观点和人生经验。对于如何看待“诗比历史更真实,文学比历史更真实。”这一问题,马伯庸坦言,应该说“文学比历史更感人。“但马伯庸也严肃表示,虽然从阅读角度来说,诗性语言的历史文学更吸引人,但历史研究更讲求严谨,不会轻易下结论。如何在传播性,话题性和严谨性中取得平衡?在解读枯燥的历史论文后,不仅要通过风趣幽默的转化来表达,也要尽量保证真实性,避免过于轻浮噱头,误导大众对考古的理解。“学者的解读很辛苦,保护考古挖掘现场非常重要,很多人误以为考古就是‘官方盗墓’,但实情绝非如此。诗化历史是通向大众的桥梁,但同样需要保持严谨性,避免过度解读。”

谈及如何平衡日常的学术研究和“玩耍”时间,作为微博大V的马伯庸开玩笑地表示,他的动力是因为“爱显摆”。自己每天都在知网上搜索论文,发现觉得有意思的内容,即便无法成文,也可以做成摘要发到网上。“我的研究动机不是研究深度,而是想发到网上分享。”也可以说,读史、研史是在关注古籍中的现实性。马伯庸表示,玩微博和研读史料是工作的两个环节,“一个充电,一个放电,玩永远能找到时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全文结束~

分享到微信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