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财声传媒网 -> 汽车

燃料电池面临5大难题龙头全柴动力毛利11%能堪大任?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24日 10:13   来源:网络整理   关键词:电池   阅读量:15449   
导读:来源标题:燃料电池面临5大难题龙头全柴动力毛利11%能堪大任?23日燃料电池概念股再次集体暴动,截至收盘时,长城电工、鸿达兴业、安泰科技康盛股份、蠡湖股份、全柴动力和星云股份等涨停,在大盘平盘的情况下,板块中超9成个股上涨。而根据Wind系...

来源标题:燃料电池面临5大难题 龙头全柴动力毛利11%能堪大任?

23日燃料电池概念股再次集体暴动,截至收盘时,长城电工、鸿达兴业、安泰科技康盛股份、蠡湖股份、全柴动力和星云股份等涨停,在大盘平盘的情况下,板块中超9成个股上涨。而根据Wind系统,燃料电池指数(884166)从去年10月探底后至今三个月的时间涨幅已超过40%,同期上证指数的涨幅还不到6%。

燃料电池板块指数走势

市场对于燃料电池一次又一次的热捧不是没有原因。

自从以锂离子动力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并逐步普及后,各种类型的动力电池相继出现,氢燃料电池是其中被认为是未来产业化前景仅次于锂电池的一个方向,相比传统汽油车或锂电池新能源汽车而言,在资源节约、环保排放、能量密度(续航里程)等方面,有着巨大先天优势。

此外,氢燃料电池核心部件成本下降空间很大,根据公开资料可以看到,氢燃料电池极限成本可以在现有基础上下降96%之多,未来也具备大规模商用的可能性。

板块指数短期暴涨是什么资金在推动,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燃料电池汽车推广面临5大难点 产业化道路恐遥不可期

首先从产业进程和面临的问题来看一下氢燃料电池行业的基本面情况。

所谓燃料电池,发电原理跟传统电池一样,利用一张隔膜把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分为氧化、还原两部分,反应中供给氢气和空气,反应后排出产生的物质水,电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出电能。

从国际上来看,根据业内的划分,氢燃料电池动力汽车到现在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990年到2005年,从1990年美国能源署开始制订氢能和燃料电池研发和示范项目开始;第二阶段是2005年到2012年,用了7年时间解决了燃料电池的工况适应性问题,在实验室层面满足了车用要求;第三阶段是2012年到现在,以丰田等公司为代表,推出燃料电池商业化车。

可以看到,从1990年到2019年,氢燃料动力电池产业仅从立项到少量的示范性商业化汽车落地,就已经用了近30年的时间。

那么,未来是不是很快就能产业化大批量生产了?答案是否定的。新浪财经通过梳理后发现,在重要环节至少有5大难点,制约着燃料电池大规模商用。

首要的问题就是成本过高。根据相关资料,目前燃料电池的生产成本大约为500美元/kw,业内预计只有当生产成本降至50美元/kw的水平才能满足大规模商用和民用的可能。

其次是主要设备、特别是储氢罐的技术问题。因氢燃料汽车需要高压、低温和特别防护的储存罐,体积过于庞大,同时还要预防气瓶过压、气瓶损坏、材料失效等问题,在安全性和便携性等方面还有很多技术难题有待改进。

第三是储存、运输以及加注等环节短板明显,包括需要解决氢气泄漏、氢气过压、温升过高、材料失效等问题,目前这些环节仍存在较大风险。

四是产业链终端的基础设施如加氢站等的建设远不到位。目前加氢站的建设基本完全是由政府主导,建设成本是目前加油站的2-3倍,日常维护成本则很高,既要考虑投资和经营者的盈利问题,同时还要解决加氢的核心技术、统一标准。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发展如此迅猛的情况下,充电桩建设至今尚且都还没跟上,加氢站问题的棘手程度可想而知。

最后是相应配套的政策体系基本空白。氢燃料汽车产业纳入顶层战略规划后,何时能够形成生产、储运、加注等环节安全与技术的统一标准,完全没有时间表。

因此,燃料电池汽车要形成能够商用的产业化规模,业内预计在未来若干年内恐怕都难以成行。

龙头全柴动力业绩暴跌毛利率11% 成立合资公司是否能堪大任?

了解完燃料电池行业情况,我们再来看一下板块中的概念股、特别是涨幅较大的龙头股基本面,及其业务与燃料电池的相关度。

数据显示,燃料电池板块目前共有42只概念股,新浪财经发现,其中不仅质地问题争议很大的*ST尤夫、东旭光电等位列其中,即使是15天暴涨80%的龙头股全柴动力,公司基本面以及与燃料电池的相关度似乎让市场看不懂。

根据公开资料,全柴动力主营业务是内燃机和新型化学建材的生产和销售,公司具备年产50万台发动机的制造能力,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四缸发动机研发与制造企业之一。不过公司现有内燃发动机业务的基本面却让人大跌眼镜,2018年前三季度营收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净利同比暴跌45%,其占收入9成的内燃发动机主业2017年毛利率仅11.66%,产品竞争力极为堪忧。

值得注意的是,全柴动力于2017年11月曾公告拟投资成立氢能源研究公司,即与自然人李海滨、陈军共同出资设立安徽元隽氢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拟定注册资本4000万元,其中李海滨为上海交通大学燃料电池研究所副研究员,作为氢燃料电池相关发明专利发明人,以掌握的与氢燃料电池有关的专有技术作价700万出资。

天眼查数据显示,安徽元隽氢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11月17日,大股东全柴动力认缴3000万元,目前实缴为1000万,李海滨认缴750万元,目前实缴出资为0,另一个股东陈军认缴250万元,目前实缴同样为0,公司参保人数为1人。

持续暴露在焦点下的燃料电池产业前路漫漫,板块内各概念股与产业相关的业务聊聊无几,产生实在的业绩更无从谈起。板块大涨40%后将何去何从,相信市场会给出答案。

(公司观察 文/昊)

作者:公司观察 昊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全文结束~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