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财声传媒网 -> 常州市

优化营商环境提振发展信心常州钟楼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07日 09:41   来源:网络整理   关键词:环境,经济   阅读量:8426   
导读:民营经济是推动常州市钟楼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驱动科技创新的主引擎、扩大对外开放的动力源、增进百姓福祉的助推器。1月5日,常州市钟楼区召开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记者从会上获悉,去年,民营经济贡献了该区60%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近70%的...

民营经济是推动常州市钟楼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驱动科技创新的主引擎、扩大对外开放的动力源、增进百姓福祉的助推器。1月5日,常州市钟楼区召开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记者从会上获悉,去年,民营经济贡献了该区60%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近70%的财政收入。钟楼区将认真落实省、市相关工作部署,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振发展信心,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推动钟楼区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民营经济发展强劲

以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为例,其前身——常州拖拉机厂始建于1952年,2003年改制为民营企业。去年11月7日至11日,东风农机登陆欧洲,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展出。东风农机出口国家75个,外商客户数量达115家,2018年1至7月,东风农机在全国农机行业四轮拖拉机出口量位居第一。

如今,钟楼区涌现出了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东风农机、格力博打响了先进装备制造的钟楼品牌;裕兴薄膜、丽岛新材带动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凌家塘市场、邹区灯具城撑起了钟楼服务业的高峰。历经40年发展,该区拥有民营企业2万余家、个体工商户超5万户,按常住人口计算,平均每12个人就有1个老板,每30个人就有1家民营企业。“十三五”以来,民营企业投资建设重点项目216个,累计投资额达308亿元,占全区总量的四分之三。

翻看钟楼的对外开放史,民营经济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该区民营外贸企业占全部外贸企业的99%,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占全区总额的95%。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为代表,到海外开拓市场,二十多年来在坦桑尼亚稳步发展、风生水起。当前随着对外开放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钟楼民营企业,“走出去”建立境外生产基地、开展境外承包经营。大华进出口搭平台、建网络,帮助更多的中小企业走出国门做生意。可以说,无论是开发“一带一路”新市场,还是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民营企业总是勇立潮头、敢为人先。

民营企业家实干争先

“40年改革硕果累累,凌家塘市场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是商务部、农贸联以及企业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未来,我们将会主动融合新时代的发展,更好地带动农业生产,更强地保证城市供应,更优地满足百姓的需求,为新时代菜篮子做出新的贡献。”会上,企业家代表、江苏凌家塘市场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方的发言,说出了与会企业家的心声。

27年前,张建方靠着借来的2000元白手起家;27年后,他的企业成为拥有2000多家商户、年成交额近380亿元、带动近10万人就业的华东地区规模最大农副产品集散中心。进入新时代,年过六旬的他决心踏着新经济浪潮顺势而为,带领企业和商户改革再出发。近年来,市场已先后打造了凌家塘农产品价格指数、“万家鲜”生鲜直供、“万家易”物流信息等三大在线平台,实现智能管理及金融服务的全程对接。目前,市场中已有225家商户成立公司,开始线下产业和电商平台结合的实践。“在互联网+的机遇下,凌家塘市场必将大有所为。”张建方充满信心地表示。

记者了解到,钟楼民营企业家眼界宽、思路新、钻劲足。许多民营企业坚持以创新为强企之策,攻克了一大批科研难关,掌握了一大批领先技术,极大提升了钟楼的创新实力。目前,该区6家上市公司中有5家是民企,109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85%,90%的研发经费来自民营企业,80%的发明专利由民营企业申报和拥有。精研科技苦心孤诣十余载,将小卡托做出了大文章,成为华为、苹果等国际知名企业的座上宾;华日升坚守在反光材料技术创新一线,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狠劲,一次次加大创新投入,打破国外垄断,挺起了民族反光材料行业脊梁。

抢抓机遇共绘美好蓝图

经过多年发展,钟楼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基础更加扎实。以“苦干十三五,展示新钟楼”为目标,钟楼区面貌一新,变化显著,美好蓝图正在变为现实模样,民营经济在新时代新钟楼大有可为。

空间拓展日新月异。以开发区西进邹区为一号命题,连续多年推进十大工程,39.5平方公里形成一区四园的格局,其中11.5平方公里高新技术产业园“一纵四横”道路建成通车,路畅水清树绿,园区框架正式形成,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以常州科技街牵动运河南北10平方公里的发展,新闸片区呈现脱胎换骨的变化,北港片区转型升级加快,智能制造产业园、新经济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

发展动能加速集聚。钟楼未来发展的动能唯在创新,竞争致胜的关键唯在创新。钟楼区咬住创新不放松,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达55.5%,上市挂牌企业占比及融资额均列全市前茅,国家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体验验证中心、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两大中心落地投运,平台经济的效应日益呈现,众创空间52家,盘活闲置厂房、楼宇40多万平方米,相当于中心城区拥有一座近千亩的隐性科技园;从业人数近万人,去年完成税收1.5亿元,一批老厂房、老楼宇焕发活力,以小象优品、云之端、赛迪科技等为代表的新经济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中国电子、北自所、腾讯云、百度创新中心等知名企业正在集聚,势头迅猛。

社会事业欣欣向荣。新增道路里程52公里,实施水利工程27个,跨运河桥梁建设速度每年一座,带动城市畅通,资源提升。以3366工程、医联体建设为抓手,教育卫生资源优质均衡发展,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只要民营企业家发挥创造力,高瞻远瞩、提前落子,一定能在新的竞争格局中把握主动、占得先机。

通讯员吴飞姚福达

江苏经济报记者谢树仁蔡逸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全文结束~

分享到微信

热门文章